许多人都感叹,现在的人气性越来越大了,因一点小事愤而杀人放火,因一点小事两国交恶、夫妻不和、四邻不安或父子成仇。佛家认为这些都是病,而病由气生。"身体四大不调是病,家庭吵嚷不和是病,社会动荡不安也是病。"   这些病有药可治吗?答案是肯定的。证严法师说:"欢喜心是一贴良药。"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叫王荣的医生,她以医术好医德高而享誉全国。本来她是学中医临床的,毕业分配时却被分到了肛肠科。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孩从此将每日面对"痔疮"、"
发布时间:2014-12-20
      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藉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        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可长可短、可近可远,长的以无量数的阿僧祇劫计算──过去阿僧祇劫、现在阿僧祇劫、未来阿僧祇劫;比如说:众生发心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其次以大劫计算,例如说:过去劫、现在劫、未来劫;再次,以生命的生死计算,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最少以秒乃至于比瞬间还要短的刹那计算,前刹那、现刹那、未来刹那。
发布时间:2014-12-20
       一些人总是怀疑极乐世界的真实性,并用佛祖《金刚经》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来否定极乐世界的存在,从而信心不足,不愿意往生。这是片面理解佛经的结果。   佛祖说法善巧方便,绝不妄语。佛祖说法看对象、看时机,所说的法有究竟了义和不究竟了义,但都是为了当机的听众能够理解、接受,进而修行得法以至最终成就。所以虽然佛经数量庞大,但并不是每个经都适合每个人去学。也不能拿佛祖的某个经里的某个说法去否定另一个经中的另一种说法,给自己造成"互相矛盾" 的印象。就像对3岁儿童和
发布时间:2014-12-19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座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许多人对我都是冷言冷语,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今天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到的斋饭也少得可怜。师父,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你所说的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怕是不可能了。"    老和尚披着袈裟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    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说着,最后老和尚睁开眼睛问道:"这北风吹得紧,外边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呀?&
发布时间:2014-12-18
扫除落叶就是一种修行   一位立志在40岁非成为亿万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岁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愿望根本达不到,于是放弃工作开始创业,希望能一夜致富。   五年间他开过旅行社、咖啡店,还有花店,可惜每次创业都失败,也陷家庭于绝境。他心力交瘁的太太无力说服他重回职场,在无计可施的绝望下,跑去寻求高僧的协助。高僧了解状况后跟太太说:"如果你先生愿意,就请他来一趟吧!"   这位先生虽然来了,但从眼神看得出来,这一趟只是为了敷衍他太太而来。高僧不发一语,带他到僧庙的庭院中,庭院约有一个篮球场大,庭中尽是茂密的百年老树,高僧从屋檐下拿起一支扫把,跟这位先生说:&ldqu
发布时间:2014-12-18
因果道理从历史到现在,都是客观事实。我举一个现代公案。   20世纪20年代,四川省青城山附近的灌县(即今都江堰市),当时的县长叫胡恭叔,后来离任,参加了当时国民党陈立的部队,陈立是军长,他的部队驻扎在四川。到1951年左右,人民政府进行镇反运动,胡恭叔就被抓了,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开群众大会,群众揭露、揭发、斗争。   他当过县长,又担任过军长的机要秘书,是有过失的,斗争以后进行公判,处死刑,被关在监狱里。此时胡恭叔很恐惧,他突然想到他母亲是一个学佛人,经常念诵观音菩萨。他的母亲曾教育他说,观音菩萨是大慈
发布时间:2014-12-16
      学佛者不讲命运,讲业力。善业多则福报大,福报大则诸事顺利,趋吉避凶。恶业多则福报浅,福报 不足则诸事不顺,灾厄偏多。命的好坏是决定于自己的行为造作,是操纵在自己手中,不是让别人算,别人也没办法帮我们改运,而是靠自己行善造福,累积善业。 这是以福转业,让重业轻报,轻报化无,而得顺遂的人生。   命运的好坏除了与"福报"有关之外,一个人的心念也往往在无形中决定了一生的命运。幸福快乐与否,不是拥有多少或拥有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内心想的是什么,此即"心念"与"心态"
发布时间:2014-12-15
  开始,我们并不觉得大佛是佛。因为我们是从凌云山顶顺着大佛的右侧梯道往下走的。先看到的是大佛的发髻,而后是脸部、身子,下到底才看到大佛的脚。在梯道上看大佛,毕竟有些距离,那佛也就比人大不了多少,和佛并肩一站,便生出许多亲切感。只有下到大佛脚底,仰脸一望,这才感到人和大佛的差别。大佛毕竟是大佛,那71米高的身躯,两只膝盖耸起就有十层楼房高,光是它的两个脚面,便足足坐得下百来号人。   让大佛坐在这儿,坐在这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的汇合处,是让它守望着江水,守望着江上的平安。于是大佛便在这里静静地坐了一千年,也默默地守望了一千年,只是守望而已。   大佛背倚凌云山,
发布时间: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