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厄。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着转变。这好像犯罪的人,在受审之时,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并和法官合作的话,法庭对他的判罪量刑会减轻。古有戴罪立功、将功赎罪,今有判缓刑而不收监执行,有不起诉处分,还有庭外和解等,都是虽有罪行的因,而能转变了犯罪果报的例子。   祈求消灾、延生的人,不会一边祈求,一边继
发布时间:2014-08-11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   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学佛之后,到处跑道场,见人就结缘,变成了疲于奔命、忙于应酬,毫无原则地护法、说法、弘法。如此出钱、出力而无自修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依止,从表面看,他们的确是结了很多人的善缘;但事实上他们对人、对己、对道场,都没有做到比较深入有力或有效的帮助。虽然处处都可以看到他们,但不一定处处都需要他们;虽然许多人都可以接触到他们,却很少有人能真正从他们那儿得到有力的帮助。   这
发布时间:2014-08-10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发布时间:2014-08-09
    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如果卖瓜的不说瓜甜,那就无人问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语说谎的戒?   再有人问,学佛的人不应贪心,相反的应该布施。可是做生意赚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这岂不是跟佛理相违?   又有人问,佛教徒不可害人,如果做生意赚到钱而使他人亏本,又该如何?   也有人问,佛教徒可以从事股票投资、放利息、房地产买卖等活动吗?因为这些事都有投机性质。   更有人问,佛教徒可以做粮食饲料等的买卖吗?如果粮食饲料是被买去喂畜生,是否间接助长了他人的杀业?   是的,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
发布时间:2014-08-08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发布时间:2014-08-07
   "易行道"和"难行道",都是学佛修行的菩萨道。首先出现于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介绍菩萨的修行之道,有难、易两种。如世间行路,以步行走陆路,比较吃力艰难;乘船行水路,比较省力容易。难行的菩萨道,是指勤行精进;易行的菩萨道,是指以信心为方便而致不退转位。   龙树所说易行道的修行方法,是称念善德等十方十佛、阿弥陀佛等一百零七佛,乃至善意等一百四十三菩萨名号。至中国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卷上,则倡专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称为易行道,宣扬弥陀的他力本愿,乘佛本誓愿力,即得往
发布时间:2014-08-07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   然后去试下一只碗……   他几乎挑
发布时间:2014-08-07
  依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而言,若以十方信施所供的常住物品,私自馈赠、取用,不论对象是谁、理由如何,均犯偷盗戒,而且是偷了十方僧物,至少也是现前僧物。所谓十方僧物,是属于十方所有、一切僧众所有的。所谓现前僧物,是属于现在共住一寺的僧众共同所有,比偷盗个人物品的罪过要大得多。所以出家人,不得私取公物自用,当然也不得私取公物施予居士。   出家人如果为了取得居士的欢心,希望得到居士更多的供养与护持,而以任何物品馈赠,不论是私有或常住公有,凡是馈赠予居士,都犯了"污他家"罪。所谓污他家,是以染污心,馈赠物品给在家人。   至于居士在两种情形下,可接受寺
发布时间: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