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龙牙答二鼠侵藤【宋】丹霞子淳禅师寒月依依上远峰,平湖万顷练光封。渔歌惊起沙洲鹭,飞入芦花不见踪。有僧问龙牙居遁禅师:“二鼠侵藤时如何(黑白二鼠白日黑月也,喻日月交煎,生死到来)?”禅师说:“那你就应有隐身之处――不让二鼠找到。”僧人问“那个隐身之处是怎样的呢?”龙牙说:“你还看得见吗?”丹霞禅师即是拈颂此公案。“寒月依依上远峰,平湖万顷练光封”,寒月缓缓地升上东方群山的峰顶,这时万顷平湖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天地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月色之中。禅心亦如这光明,遍照万有。“渔歌惊起沙洲鹭,飞入芦花不见踪”,平静的月夜中,忽然一阵渔歌传来,惊起了夜宿沙洲的鹭鸶,它们在刹那之间又飞入芦花丛中,不见了踪影
发布时间:2025-02-26
师一日上堂,开示大众云: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夜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说做工夫,他便冷笑:犹有遮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尔且思量看,却有个道理,那得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有一般闲神野鬼,才见人有些少病,便与他人说:尔只放下着。及至他有病,又却理会不下,手忙脚乱。争奈尔肉如利刀碎割,做主宰不得。万般事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办,遮场狼藉如何回避?前路黑暗,信采胡钻乱撞,苦哉苦哉!平日只学口头三昧,说禅说道,喝佛骂祖,到遮里都用不着。平日只管瞒人,争知道今日自瞒了也,阿鼻地狱中决定放尔不得。而今末法将沉,全仗有力量兄弟家负荷,续佛慧
发布时间:2025-02-25
颂古【宋】枯木法成禅师门前自有千山月,室内都无一点尘。贝叶若图遮得眼,须知净地亦迷人。“门前自有千山月”,“千山月”譬喻实相真如,人人不假外求,本自具足。“室内却无一点尘”,譬喻禅师心地清净,远离尘垢烦恼,内外一片光明清净,足见禅师修行的境界。“贝叶若图遮得眼”,贝叶即佛经。世人常常执着于佛经的一言一句,殊不知经书只是佛陀开示大家的指月指,向上一路在月而不在指,如果“依文解义”,则必为三世佛怨矣。“须知净地亦迷人”,如果执着清净、执着菩提,反而会被清净菩提束缚了。乌云可以遮蔽天空,白云也一样可以遮蔽天空;烦恼能束缚人,菩提一样能束缚人。圆悟云:“寸丝不挂,犹有赤骨律在;万里无片云处,犹有青天在
发布时间:2025-02-22
黄龙派,是禅宗临济下的一个支派。此派开创者为慧南,在隆兴黄龙山举扬一家的宗风,后世就称其为黄龙派。黄龙慧南禅师,是临济下八世,信州玉山章氏子,童年不吃荤、不嬉戏。年十一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依泐潭怀澄禅师学云门禅,受泐潭印证,令分座接物,名振诸方。临济宗人云峰文悦见之叹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受本色钳锤耳!”偶然会元峰文悦禅师同游西山,夜间谈论云门法道,因问泐潭所授之旨,师言其要。峰曰:“澄公虽是云门之后,法道异矣。”师诘其所以异,峰曰:“云门如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澄公如药汞银,徒可玩,入煅则流去。”师怒,以枕投之。明日,峰谢过。又曰:“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死语,其
发布时间:2025-02-21
立身行己之道,志欲刚,气欲柔。志不刚,不足成千古品格;气不柔,不足陶多生习气。夫众生所以沦苦海者,无他,任情适意,好顺恶逆,不深求出要故也。书云:“言逆汝,必求诸道;言逊汝,必求诸非道。”为君尚然,况出世丈夫者乎!出世丈夫,以佛祖自期,以四弘为券,以六度万行为家常茶饭,以自利利他为的。发一言,不足自利利他,勿言也;举一步,作一念,不足自利利他,勿举也,勿念也。事苟益身心,裨法化,必黾勉为之。虽劬劳困苦,勿恤也。否,虽有浮名幻利,弗屑也。凝神定志,拓度虚怀,人皆可以为尧舜,满街都是圣人,谓我不能成佛,是自弃也。知可成佛,而不肯力行佛行,是自暴也。不自弃,则志刚;不自暴,则气柔。志刚则本立道生,气
发布时间:2025-02-18
颂古【宋】宏智正觉禅师粥罢令教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参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粥罢教令洗钵盂”,古来许多学僧参访学道时,师父并没有跟他们讲说什么高妙的佛法,总是叫他们先去洗碗扫地,很多人却不明白禅师的教化,为什么我来参学,不教我禅法真理,只叫我做些琐碎的工作?“豁然心地自相符”,在担水砍柴,无心与道的过程中,忽然根尘脱落,心地开朗,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今餐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许多修行人的通病是没有恒心、毅力,没有安忍,或矜躁卜度,或计功求速,不明其中“无心于道道自得”的道理。平常心就是道,道就是要在平常的行住坐卧中成就。不必希冀灵通,不必好高骛远,只是“熏风自南来,殿阁
发布时间:2025-02-16
报恩,可以为修行的资粮。据心地观经,有四种报恩:一、报父母恩,二、报国家恩,三、报众生恩,四、报三宝恩。四种报恩中,最重要的是报众生恩及报三宝恩。以能够报众生的恩,就是报父母的恩。因为四生六道一切众生通通是我们过去的父母,人未有见父母受苦而不救者。从此发大悲心,是发最深切的悲愍心,去广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现在过去未来生身的父母;能够度众生,就能报父母的恩了。如此发心,亦就是发菩萨心。如地藏本愿功德经明地藏菩萨所发的大愿,在往昔劫中行孝本事,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现今还在地狱代众生受苦。此以大悲心救度众生,就是报父母恩的一个例证。又如目连尊者,天眼观生身慈母在生
发布时间:2025-02-15
我们作为佛弟子,在广修供养的过程中,既明白了十种供养的差别,还应该注意其中的两点:第一、修财物供养,应以至诚恭敬及广大菩提心为主,物品丰盛美妙,则其次要。如《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贫女供一灯,如来为他授成佛的记,即是最好的例证。如彼经所说:一时,佛在罗阅祗国耆阇崛山中,时阿阇世王请佛,饭食已讫,佛还祇洹。王与祇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竟,更复所宜?”祇婆言:“惟多燃灯也。”于是王乃敕具百斛麻油膏,从宫门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有至心,欲供养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以至麻油家买膏。膏主曰:“母人大贫穷,乞得两钱,何不买食以自连继,用此膏为?”母曰:“我闻佛生难值,百
发布时间: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