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间的世俗生活,怎么才能活得轻松?星云大师曾说:   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的辛苦;   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非常的不便。   所以,   做人要当提起时则提起,当放下时则放下。   不管放下还是提起,很多烦恼都是人们自找的,妄念太多所致。学会适时的提起,生活会更加顺利;学会适时的放下,生命将更加轻松和欢愉。
发布时间:2013-05-15
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袭印度形式。尔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风格,遂呈现新貌。其建材以木为主,多设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故后世寺院除寺号、院号外,亦附加山号。      又有以年号名寺者,如北魏之景明寺、正始寺、唐之开元寺。      此外,寺院若依创设者而分,可分成官寺(由官府所建)、私寺(由私人营造)。      若依住寺者而分,乃有僧寺、尼寺之别。   &n
发布时间:2013-05-14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走火",什么是"入魔"。     "走火"是属于生理上的问题。我们知道,生命是由两大部分所组成: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精神是指我们这个心,物质就是指色身。每一个人都有眼耳鼻舌身,有四肢五官,佛法上就把这四肢五官分成为四大种: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大家都知道,道家安炉练丹,就是要先守丹田,运气引导,存想一个定点。这个定点就是在我们肚脐眼下面一寸三分的地方,用我们的意识把心念集中于此,那里就会发烧、发热,这就称之为&ldquo
发布时间:2013-05-10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 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 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
发布时间:2013-05-10
    一暑没见,沩山禅师问徒弟仰山:这个夏天怎么过的?仰山答:我在山下锄了一片地,下了一箩种。     沩山赞许道:没白过啊。     然后仰山问:师父你这个夏天是怎么过的?     沩山答: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仰山就调皮地说:师父这个夏天也没白过啊。说着还吐了吐舌头。     沩山说:孩子,何必看得那么重?只要能常常心情不错就好。     平平常常和轰轰
发布时间:2013-05-09
  佛法,真的是博大精深。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要学的实在是说不尽。接下来说一说我的一些体会吧,欢迎指正:        1.无论入哪一教修行,要端正目的,如果是为了得到神通,为了在人群中显摆显摆,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那我劝你早日停下来吧,因为终有一天会堕入邪魔外道。        2.死,没有什么好怕的。真的没有什么好怕的。人们之所以怕死,是因为在这个世间有太多的 贪恋,执着,放不下,另外一个是因为对死感觉到很迷茫,很无所适从。 我知道我死
发布时间:2013-03-27
谈到禅修,大家都以为进行禅的修练一定要坐禅。所谓老僧入定,要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才叫禅修,才叫打坐。 但是,六祖大师却这样告诉我们:「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这是说明:真正的坐禅,必须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当中训练自我,不被「一切善恶境界」所转,及时刻能发现自我灵性、体悟禅趣,方是真坐禅。 又,马祖禅师在衡岳传法院时,常常整日坐禅,他的老师南岳怀让禅师见了,知道他是法器,于是去问他:「大德坐禅,图个什么?」 马祖答:「图作佛。」 怀让禅师听了,即取一块砖头,在他坐禅的庵前石头上磨。 马祖见了,好奇地问道:「磨砖作什么?」 老师答:「磨砖作
发布时间:2013-03-16
    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吃素的居士尽量要随顺家人,绝对不能强制家人吃素。若作为家长的学佛居士违背家人的喜好,强制吃素,令家人不愉快,这其实一方面 是自寻烦恼,令家庭成员离心,矛盾不断积累,到时候会一发不可收拾。另一方面,在家人的心目中会损坏佛教徒的形象,他们会误解为,既然佛教徒都是这么霸 道、不可理喻,进而再推论佛也是这样,从而终身宁死也不学佛,就会丧失菩提的种子。     在家学佛的居士尽管自己吃素,但以随顺众生的心,也可以 为家人做含有三净肉的菜肴。居士若能如此随顺家人,令家人体会到你的人情味,也会随顺你的戒律而不再杀活物
发布时间: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