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金代禅师说得好"不是为
发布时间:2011-03-22
韩国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云水行脚。满空一路上嘀咕,嫌背的行囊太重,不时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都不肯答应,永远都是那么精神饱满地向前走去。
有一日,经过一座村庄。一个妇女从家中走出,在前面走的师父,忽然握住那位妇女的双手,那位妇女尖叫了起来。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一个和尚轻薄妇女,齐声喊打。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掉头不顾一切地奔逃。徒弟满空,背着行囊也跟在师父的后面飞跑。
经过很久,跑过几条山路,村人无法追上这师徒二人。在一条静寂的山路边,师父停下来,回过头,非常关心地问徒弟道:"还觉得重吗?&rdquo
发布时间:2011-03-22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一些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
那些问题包括: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二、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
三、人问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是无?
问题虽多,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有人也知
发布时间:2011-03-22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何从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反问道:"假如现在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1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掉你一只手,给你100
发布时间:2011-03-07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见一个猎人,打中一只野鸡,野鸡受伤逃到禅师座前,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不一会儿,猎人跑来向禅师索讨野鸡:"请将我射中的野鸡还给我!"
禅师带着耐性,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它也是一条生命,放过它吧!"
"你要知道,那只野鸡可以当我的一盘菜哩!"
猎人一直和禅师纠缠,禅师无法,立刻拿起行脚时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贪婪的猎人,并且说道:"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鸡,你可以
发布时间:2011-03-02
杨黼修心,无际良簪。母既活佛,倒履披衿。
明,杨黼慕蜀中无际大师,往访之。途遇老僧呼黼姓名,曰:"无际大师是我之师,命我迎汝传语,见无际不如见活佛。"黼曰:"活佛安在?"僧曰:"但东归,见披衿倒屣者是矣。"黼遂回。夜半扣门,母闻声喜甚,遂披衿倒屣而出。黼大悟,自是竭力孝亲。并注《孝经》数万言。
人当寒夜远归,扣他人门且不应,惟母闻其子扣门则喜,衣不及扣,履不及穿,慌忙启关,此等慈悲心,何异活佛。然家家有活佛,舍近求远,何哉?
明朝思想家、书画家杨黼(公元1370&m
发布时间:2011-02-21
佛陀有一次在说法时,有一个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文殊菩萨就问佛陀道:
"佛陀!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就座,且入于三昧?而有智能第一之誉的我,为什么却不能呢?"
佛陀回答道:"你把她从定中引出,自己去问她。"
于是文殊菩萨就绕此女子三匝,并鸣指一下,但此女子都无动于衷,文殊甚至把她托至梵天,尽其神力,都不能使这个女子出定。
佛陀便道:"现在,就算有百千万个文殊,也没有办法使这女子出定。如果一定要她出定,在下方世界过四十二恒沙国土,有位罔明菩萨可以做得到。"
发布时间:2011-02-19
过去有个专门制造假面具的人。
有一天,有一位朋友拜访他,一见面就觉得他的脸好象变得较不和善,有一份说不出的冷漠感,于是就问他:
"你近来有什么不对的吗?你的脸色好象不大对,是不是工作太忙了,还是身体不舒服?"
"没有呀!"
"真的吗?"他的朋友似乎不太相信,没有再说什么,就回家了。
过了半年,他的朋友再次来访,一见面就说:
"你的脸色真好,和以前都不一样,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
发布时间:201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