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数十万字的《华严经》如何分段(下)——四分与五周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7-09 10:27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华严经》按照处所和集会来分析,有七处九会之别。因为不同处会有不同的会场和会主,所入三昧和所放光明也各自不同,这些在经文中都有着十分清晰的线索,因此这种分段方式是比较显明的。

然而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是同一部《华严经》,佛与诸大菩萨为何要在七个处所开九次法会方才演说究竟呢?这些处会所演说的内容又有何联系呢?这就不能不提建立在七处九会基础之上的,与七处九会相应的另一种分段方式——四分与五周。



所谓四分,是指整部《华严经》可以分判为信分、解分、行分、证分这么四分。所谓信、解、行、证,简单来说,要先信受其教法,然后了解其义理,再依教理而修行,最后必能证悟道果。信教、解理、修行、证果,如此四步,依次行之,佛法一切法门的修学次第大致不出这么四分。

清凉国师在《华严经疏钞》也就是以此信、解、行、证四分,将《八十华严》大分为四个段落,下面具体说明:


举果劝乐生信分

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举扬如来依正二报不可思议的庄严果海,劝励众生,令生乐欲,生其净信。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此一分中,正以卢舍那佛的佛身(正报)和佛土(依报)来建立我们的信心,故名信分。



修因契果生解分

从〈名号品〉至〈如来出现品〉,共有三十品、四十一卷经:
  • 第二会普光明殿,说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如是十信之法;

  • 第三会忉利天宫,说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如是十住之法;

  • 第四会夜摩天宫,说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如是十行之法;

  • 第五会兜率陀天宫,说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如是十回向之法;

  •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说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如是十地之法;

  • 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普光大三昧、妙光大三昧、次第遍往诸佛国土大三昧、清净深入行大三昧、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智光明藏大三昧、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众生差别身大三昧、法界自在大三昧、无碍轮大三昧如是十定等法。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证明进修六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因行,能契证于卢舍那十身(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之果德,令众生通过解说而生起殊胜的知解,故名解分。


托法进修成行分

第八会普光明殿说〈离世间品〉,“普慧菩萨二百问,普贤菩萨二千答”。在前文对于差别因果已经生起胜解之后,更寄托于离世间的二千行法,摄解成行,随举一行,六位顿修,故名行分。


依人证入成德分

第九会逝多林说〈入法界品〉,善财为求道之人,历事五十三位善知识,随所见闻,无不证入。这是在前文大行既具的基础上,随事显理,由善财童子亲证平等法界,故名证分。



以上便是清凉国师所判的信、解、行、证四分,而五周的划分也与此密切相关。事实上,五周所阐释的也是《华严经》教理行果的内容,只是更加偏重于修行次第的因果环节。


所信因果周

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六品经文。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


差别因果周

第二会普光明殿,至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共二十九品经文。前二十六品,辩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别德为因;后三品,明妙觉佛地之功德差别为果,故名差别因果。



平等因果周

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二品经文。前〈普贤行品〉,圆融以上十信等五十位说平等之因,辩因该果海;后〈如来出现品〉,会差别之果令归于一法界之性起,明果彻因源,因果不二,故名平等因果。


成行因果周

第八会重会普光明殿,说〈离世间品〉。初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位之因,后明降兜率、托胎、降生、出家、降魔、成道、说法、入涅槃八相之果,故名成行因果。


证入因果周

第九会逝多林,说〈入法界品〉。此一品有本末二会,末会显善财历访善知识为因,本会明证入平等法界成就诸佛功德为果,因果二门俱时证入,故名证入因果。



若将四分与五周加以对应,具如下表:


四分
五周
举果劝乐生信分 所信因果周
修因契果生解分
差别因果周
平等因果周
托法进修成行分
成行因果周
依人证入成德分
证入因果周


《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大为心之体,方是心之相,广乃心之用。心本无名,不得已而强名之,曰大方广。佛便是能觉此全体大用之人。华是觉悟之因素,严是修行之成绩,由于修行万行之因华,方能证得万德庄严之佛果。

由信而解,由解而行,这是学佛者必然的程序。佛陀说经,也多依此程序。所以清凉国师以此程序分华严经为四分,能够如此循序渐进,则功不浪施。有一分辛勤,必有一分收获,按照五周因果及四分次第来研究《华严经》,便能理解为何说佛教以因果为宗了,更不会将因果误解为愚夫愚妇的迷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