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弘扬传统文化 助力共同富裕——“吴越春晓·乡约未来”暑期书法篆刻公益体验营开营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8-01 08:45


“‘宽厚’两个字,不仅要在扇面上写得工整,更要牢记在心里,做一个宽厚正直的人。”

“印章按下去的时候,用力要稳,不要心急,慢慢来。”


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共同富裕,2022年7月13日-15日,浙江云林书院与杭州主城区各街道文化站、临安高虹镇小学共同发起,举办了“吴越春晓·乡约未来”暑期书法篆刻公益体验营。此次活动吸引了六十多名外来务工子女参与。

虽然近期的持续高温令人感觉酷暑难耐,但来参加体验营的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暑热而表现出烦躁不安,相反他们看上去平静而又喜悦,一丝不苟地认真书写着,慢慢写下“宽厚”、“勤俭”的文字,再缓缓盖上“吴越明礼”的印章。


体验营开营仪式上,云林书院艺术总顾问卢家华老师和采荷街道董利民老师分别作了《认识文房四宝》、《认识篆刻艺术》主题讲座。


此次体验营,云林书院利用“云林公益书画联展”的社会影响力及“书画联谊会”下丰富的街道居民书画家资源,积极参与到高虹镇小学特色课程的打造中。

来自杭州拱宸桥、小营、清波、湖墅、米市巷、留下、南星、采荷街道、三墩镇文化站和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天竺印社的18位书画篆刻爱好者,组成了此次暑期公益体验营的志愿教学队伍,成为60名乡村小学生的“师父”。这种“师带徒”的小班形式,让孩子们接触了篆书、隶书、楷书等传统字体,更亲手体验学习了此前几乎从未见过的金石篆刻艺术。

志愿者老师们不仅仅教同学们书写、篆刻的方法,更将“吴越明礼”和“钱氏家训”这些临安当地的吴越文化内容融入到课程之中,让同学们实实在在接受了一次传统艺术的熏习。


一张斗方的宣纸,一枚小小的印章,一把古典的团扇……虽然字体和刻痕仍透露着稚嫩的痕迹,但一笔一划都倾注了孩子内心的童真与专注。看到一件件作品在孩子们的双手下完成,更加坚定了书院在校内长期推动此项目的决心。

“希望能够通过更加多样的活动,培育青少年们健康的美育观,增强审美意识,了解本土历史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传统美学的种子。”云林书院理事朱素英老师说道。

项目缘起


“云林春晓”美育是浙江云林书院积极响应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而发起的一项乡村小学美育公益项目。“吴越春晓”是“云林春晓”的子项目之一,结合并展现着临安当地的吴越文化。


“春晓”既是“村小”谐音,又饱含着传统中华文化意味,青少年就似春日的新芽,知晓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可以说是孩子们天然的审美需要。通过让学生多练,尤其是多看、多交流、多观摩的浸润式教学,不仅能够开发学生们的美学艺术潜能,更能加深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美育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乡村小学,云林书院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将传统文化艺术美学带入乡村校园,为促进精神文明的共同富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老师随笔


“乡”约未来,以“美”育人,赓续传统,传递薪火。现场要篆刻“吴”、“越”、“明”、“礼”其中一字和同学名字中的一字,对于篆刻“零”基础的同学们来说,难度相当大。6名老师分别要指导10名同学进行篆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次活动老师们真是把浑身解数都使出来了。虽然同学们作品章法有点随意,线条有点稚嫩,但是我们还是在作品的线条中,看到了大山里的孩子知礼守礼、聪慧机敏、超越自我、迎难而上优秀品质,这正是吴越文化和《钱氏家训》涵育出的品质,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采荷街道 董利民


老师们手把手教每一位孩子体验飞刀走石,好多同学都说石头刻崩的声音真好听,很解压。当他们看着自己刻的印章印在连史纸上时,兴奋地问老师“我可以带印章回家吗?我想让我妈妈看看我刻的印”。短短三日营,天地间多了一段金石缘。

——天竺印社 徐媛媛


我负责的五位同学以前都没学过书法,执毛笔还是头一回,写着写着成硬笔执笔方法了,写一笔描一笔,针对这些问题,我一一作了示范,手把手纠正了她们不正确的写法。

第二天下午是篆刻课学习,孩子们兴趣更浓了,学习劲头自然喷发,当得知每个小组要选一位同学的作品参加云林书画公益联展,个个把字写的又端正又大方,认认真真完成后让我挑选,眼睛里满是期待,都希望能被选上。

——南星街道 金振国


望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真想把练书法几十年的经验一下子讲明白,让他们出手不凡,可惜书法是功夫磨出来的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与欢喜,便是我们的一份心意,一点贡献了。

——留下街道 赫大龄



来源:云林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