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 | 只手之声

编辑:两车 日期:2020-10-21

image001.jpg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禅师就对峨山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

  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开讲《碧岩录》,便赶去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白隐禅师把峨山赶了出去。峨山不服,再三入室,三次都被打出来。峨山心想:我是被印可的人,难道白隐禅师看不出我有实悟?或许是在考验我吧!便再去叩禅师的门说道:“前几次都因我的无知,而触犯了禅师,愿垂慈诲,我一定虚心纳受。”

  白隐禅师道:“你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总无着力,如果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手之声’(参一只手所发出的声音)!”

  因此,峨山便在白隐禅师座下,随侍四年,在峨山三十岁那年终于开悟。


禅在平常生活中

  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峻机妙用,大振白隐的门风。后来年老时,在庭院外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看到,觉得奇怪,便问道:“禅师!您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为什么要您亲自整理呢?”

  峨山禅师道:“杂事,老年人不做,那要做什么?”

  信徒说道:“老年人可以修行呀!”

  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

  一般人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如黄檗禅师开田、种菜,沩山禅师合酱、采茶,石霜禅师磨麦、筛米,临济禅师栽松、锄地,雪峰禅师砍柴、担水,其它还有仰山的牧牛,洞山的果园等,这在在说明,禅在生活中。


“只手之声”

  又作只手音声。两手相拍,自然发声,为凡夫所耳闻,然仅扬只手,无声无响,若非心耳,不可得闻。

  白隐禅师以之引导参禅者,强调远离见闻觉知,不涉思量分别,仅于行住坐卧之间不断参究,必可于理穷词尽之处,突然踏翻生死业海,劈破无明窟宅。《白隐和尚全集卷四》

 

沙弥南利的公案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心里非常向往,就鼓起勇气请求默雷禅师准许他也能进入禅堂参禅。默雷禅师道:“学禅要用心,绝不能嬉戏、游乐,以你小小的年纪实在不适合,等长大一点再说吧!”

  南利沙弥不肯罢休,一再恳求道:“禅师!我一定有始有终,请给我机会。”

  默雷禅师不得已,只得允许道:“好!注意听,你可以听到两手拍掌的声音,现在你进入禅堂,给我举示一只手的声音。”

  南利沙弥一鞠躬的退出法堂,用心思量这个问题。他从窗口听到不知何来的演奏乐器声音,高兴的叫道:“我会了!”于是便到禅师面前将听到的声音演奏给禅师听。

  默雷禅师指示道:“不是!不是!那不是只手之声。”

  南利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于是便搬到一个偏僻寂静的地方,思量什么是“只手之声”,忽然听到水滴声,便马上跑到禅师的面前,模拟了滴水之声。

  默雷禅师听后说道:“那是滴水之声,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南利沙弥只有打坐,谛听只手之声,毫无所得。他每天听到的是风声、蝉声、虫鸣、猫头鹰叫,三年来,往默西禅师处跑了十几次,都被否决了,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观照禅心,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

  南利沙弥最后说道:“原来世间的声音都是无常的,只有只手之声,那种无声之声才是‘只手之声’。”

      “双手互拍会有声音,一只手会有什么声音?”这是白隐禅师创始的有名公案。也就是说,两只手掌互相拍击时会发出声音,但是,对一个禅者而言,如何去听出一只不加拍击的手所发出来的声音呢?

  白隐禅师的用意在于透过此种公案,使人直入无法分别的世界。白隐禅师曾将大慧禅师以来的“赵州无字”公案,交给初学者去修行,但是,“无”字较难引起疑团,因此,才提出“只手”的公案,以便修行者下工夫参究,结果较易引导修行者达到了悟的境界。


  一般人无法理解和领会大成就者的心性和心境,但是“只手之声”的禅宗公案,却能给我们生活中些许启发。

      “只手之声”是自内而外的,是不需要有外界的任何应和和认可的。世间人生活在红尘俗世中,经常会在意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想。别人对自己的身份、地位、财富有了认可以后就会高兴、沾沾自喜。但是如果别人对自己不认可就会沮丧、颓废、甚至郁郁寡欢,仿佛没有了“另一只手”的应和就没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不被人知和不被人理解。其实,在这些心酸背后,都会有那“只手之声”在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