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是汉文字组合的艺术精品,其语言精炼、遣词典雅、格律严谨、意境优美、韵味隽永。就楹联的表现形式而言,它是一种书法艺术;从内容来看,它更是重要的人文史料。 名寺名联,盛传不衰。杭州灵隐寺文化底蕴深厚,诸多楹联结合佛教文化精髓,涉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典故事、宗派源流等范畴。在灵隐寺,仔细品读欣赏精彩的楹联佳作,能更好地了解佛教所主张的自然和人文高度和谐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启迪和警醒,起净化心灵的作用。 大雄宝殿海岛观音群雕 正面 大雄宝殿海岛观音群雕 侧面 杭州灵隐寺殿堂挂诸多楹联,引人驻足,回味无穷。今天我们欣赏现代学者、书法家张宗祥先生题写
发布时间:2020-05-19
佛教寺院自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寺院的历史、建筑、园林、雕塑、造像、经藏、诗词、书画和人物、故事、传说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就寺院楹联而言,更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一朵奇葩。 楹联融文学、文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应用, 能收状景、抒怀、揽客、愉人奇效;赏观,可与吟诗、听曲、析文、颂赋同工”。尤其是那些文辞精炼、内涵深刻、书法精美的楹联,体现出绵密巧思与多元审美。 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美誉,古刹名寺众多,高僧大德辈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的灵隐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在江浙乃至全国佛教界享有盛誉。 杭州灵隐寺殿堂挂诸多楹联
发布时间:2020-05-17
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是汉文字组合的艺术精品,其语言精炼、遣词典雅、格律严谨、意境优美、韵味隽永。就楹联的表现形式而言,它是一种书法艺术;从内容来看,它更是重要的人文史料。 名寺名联,盛传不衰。杭州灵隐寺文化底蕴深厚,诸多楹联结合佛教文化精髓,涉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典故事、宗派源流等范畴。在灵隐寺,仔细品读欣赏精彩的楹联佳作,能更好地了解佛教所主张的自然和人文高度和谐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启迪和警醒,起净化心灵的作用。 杭州灵隐寺殿堂挂诸多楹联,引人驻足,回味无穷。今天我们欣赏“中国书法界之泰斗”马一浮先生题撰写的挂在灵隐寺大雄宝殿内正面抱柱上的一幅楹柱联。古德此安
发布时间:2020-05-17
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是汉文字组合的艺术精品,其语言精炼、遣词典雅、格律严谨、意境优美、韵味隽永。就楹联的表现形式而言,它是一种书法艺术;从内容来看,它更是重要的人文史料。 名寺名联,盛传不衰。杭州灵隐寺文化底蕴深厚,诸多楹联结合佛教文化精髓,涉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典故事、宗派源流等范畴。在灵隐寺,仔细品读欣赏精彩的楹联佳作,能更好地了解佛教所主张的自然和人文高度和谐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启迪和警醒,起净化心灵的作用。 今天欣赏文化名人江庸先生题写,灵隐寺大雄宝殿的西侧抱柱上的一副楹柱联。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 最难忘 白傅留诗,苏公判牍; 胜缘结香火,来游
发布时间:2020-05-15
据《杂阿毗昙心论卷五》、《俱舍论卷二十五》等佛教典籍所举,依阿罗汉根性利钝之差别,可分为六种。(一)退法阿罗汉 又作退相阿罗汉,指遭遇小恶缘即容易退失所得之果位者。(二)思法阿罗汉 又作死相阿罗汉,指由于忧惧退失果位而思自害者。(三)护法阿罗汉 又作守相阿罗汉,指能守护而不致退失果位者。(四)安住法阿罗汉 又作住相阿罗汉,指不退亦不进,而安住于果位者。(五)堪达法阿罗汉 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六)不动法阿罗汉 又作不坏相阿罗汉,指永不退失所得之法者。 上述六种阿罗汉中,前五种为钝根者,故得时解脱,而后者系属利根者,故得不时解脱或不动心解脱。 详
发布时间:2020-05-15
在中国一些较大的佛教寺院一般多塑有五百罗汉像供奉。他们或坐或立,或俯或倚,嬉笑怒瞋,神态各异。有的帽履整洁,有的衣衫潦倒。他们慈眉善目,妙相庄严;也有怪诞狰狞,动作诡异的;有伸足屈膝,打坐箕踞的;有拄杖持珠,合十摊手的;有矫揉作态,念念有词的;有闭目凝思,参禅入定的,真是千姿百态,各呈其趣。 在云南昆明筇竹寺的罗汉殿上,有一罗汉的右手长约4米多,正对着挂在天花板上的一只玉蝙蝠伸去,作出意欲捕捉的神态。他双目凝视,光头,偏侧,特别传神。 另一个罗汉则眉长1米,两手托抚着眉毛,神情欢愉安详,好象心中一无牵挂似的。这一对长手、长眉,可就是罗汉中之“最”了。 号称“东南四大丛林”之一的江
发布时间:2020-05-15
阿罗汉,简称罗汉,为梵语音译;意译有三义:应供、破恶、无生。是修行者得到证悟的果位名称。受此果位者,诸漏已尽,万行圆成,永不再遭生死轮回之苦。得此果位的人,称之为阿罗汉。 我国绘画、雕塑中的罗汉像有三种,即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十六罗汉见唐玄奘所译《法住记》,并载有其名字和住址,此书作者为公元二世纪时狮子国(斯里兰卡)庆友尊者。后人把庆友列为住世罗汉,又将第一尊“宾头庐颇罗堕”误为二人,遂成十八罗汉。 灵隐寺大雄宝殿十八罗汉(局部) 关于五百罗汉,佛经中多有记载。《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中,有佛为五百罗汉授记之事。西晋竺法护所译《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载,佛灭度次年迦叶尊者
发布时间:2020-05-13
庆友尊者与十六罗汉 庆友及其弟子著作了佛教经典《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 简称《法住记》),后由唐玄奘译为汉文。 庆友尊者在《法住记》中首次为大小乘佛教进行了分类。又将「十六罗汉」的法名和住址告诉大众。从此佛教徒对「十六罗汉」的崇拜逐渐普遍。 庆友尊者(降龙罗汉),即难提密多罗,庆友为其意译。苏轼认为庆友应是十八罗汉中之第十七降龙罗汉。尊者佛灭后八百年时,尊者降世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是当时著名高僧。古印度有恶魔波旬、他煽动那竭国人四出杀害和尚,尽毁佛寺佛塔,将所有佛经劫到那竭国,把他收藏龙宫里。后由庆友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因此从们称他为降龙罗汉。 庆友圆寂时,
发布时间: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