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隐寺志

《灵隐新志》卷五•交往

卷五 交往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杭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自古海上交通发达,与"一衣带水"的日本、与高丽(朝鲜)和东南国亚国家历来就有贸易和文化往来。随着佛教的发展,这些周边国家的佛徒信众与

发布时间:04-20

《灵隐新志》卷四•人物

卷四 人物 本志将旧志的"檀越"篇改为"人物篇"。所谓"檀越",即常称的"施主",为僧人对施舍财物等信徒的称呼。施舍财物确是对佛法和寺院的护持;但纵观历代佛教盛衰,信佛的官员,虔诚的居士在护法方面不可或缺,古称"外护"。五代吴越时,高僧洪諲在点化钱鏐时称:"他日称霸吴越,当须护持佛法",于是才有四..

发布时间:04-14

《灵隐新志》卷三•名僧

灵隐为禅宗胜地,历来吸引各方行脚来此挂单卓锡。北宋时,"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苏轼语);清初"饭僧之众为诸刹所无"(张岱语)都表明灵隐僧众云集的胜况;其中不乏高僧大德,如宋代云门高僧明觉大师重显曾隐名求法。近代以来,由于历史时代的原因,僧众外流,名者不多,而灵隐的古刹遗风,仍吸引一些名僧..

发布时间:04-12

《灵隐新志》卷二•住持

  住持,亦称"方丈"、"长老"等,指主管寺院全寺事务的僧人,有久住该寺护法之意。古时,名刹住持均采取"世袭制",北宋时苏轼守杭,倡导"十方选贤制",即由官府从十方选贤申报朝廷由帝王诏命住持名刹,当时盛赞"住持得人,名蓝有光",并在余杭径山寺首先实行。明正德六年(1511年),径山寺僧人惠诚为图私利提出..

发布时间:04-09

《灵隐新志》卷一•重兴

卷一 重兴 古时灵隐,濒临江海。唐杨巨源诗云:"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传承千六百年,屡毁屡建,兴废无常,延至清初具德弘礼,他既坚持奉行三峰师说,又以重建古刹为己任,是兰若琳宫,重新秀甲东南。而他在苦心经营十八年后,功成身退。后人评说灵隐寺"理公为祖,延寿为宗,具德中兴",当之无愧。 盛世..

发布时间: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