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反不觉得有此种希奇古怪之恶念;若发心修行,则此种念头,更加多些。此时当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杂念妄想,至诚恳切,念佛圣号。必须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能如此常念,则一切杂念,自然消灭矣。当杂念起时,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他在我心里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则意地自然清净。当杂念初起时,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稍有宽纵之心;否则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拼命抵抗,彼当随我所转,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也。汝能常以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净。心清净已,仍旧念不放松,则业障消而智慧开矣。切不可生急躁心
发布时间:2021-05-01
五一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它缘起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为纪念这次获得胜利的伟大工人运动,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一说到佛教,世人总是会和消极避世联系起来,甚至会将佛教的修行者误解为不事生产、好吃懒做等……尤其是释迦牟尼佛本人,按照平常人推想,佛陀在世时,一定是有许多人在身边常常侍候着,佛自己不必做什么。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唐代义净三藏所翻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彼乐福众生,于胜田中植净业故,即自执彗(扫帚)扫林中。时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波、
发布时间:2021-05-01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书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萨罗汉等附入敬佛门也。第一、敬佛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礼佛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而拜,不可急忙,宁可少拜,不可草率。佛几清洁,供香端直,供佛之物,以烹调精美人所能食者为宜。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头而供佛者殊为不敬,蕅益大师大悲咒行法中曾痛斥之。又供佛宜在午前,不宜过午也。供水果亦宜午前。供水宜捧奉式。供花,花瓶水宜常换。纸画之佛像,不可仅以绫裱,恐染蝇粪等秽物也(少蝇者或可)。宜装入玻璃镜中。木石等雕塑者,小者应
发布时间:2021-04-27
准提咒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姪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本咒是出自唐朝地婆诃罗法师翻译的《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陀为愍念未来福薄众生,宣说“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其中的陀罗尼便是《准提咒》。准提,是一尊菩萨的名号。准提两个字,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施为两个字。施,是布施。布施有三种:一种是财施,是用钱财宝物来布施。一种是法施,是用佛法来布施。一种是无畏施,或是用威势权力,或是用和气热心,来做布施功德的。为,是行为。菩萨所做的,总是功德。功德有两种。一种是有为功德,就是世间法的功德。一种是无为功德,就是出世间法的功德。现在讲这施为两个字,不是说财施,只说
发布时间:2021-04-27
人生的第一件事,应是追求“智慧”。这里说的“智慧”有别于“聪明”与“天才”,所谓“智慧”,乃是由那光辉圆满的灵性所流露出来的一种领悟力;有了这领悟力,则万事万物在它之前,了了分明,无所遁形,所以,它能领悟一切真理而无所遗漏。灵性和领悟力与真理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东西。譬如镜子一样,一面平坦光滑而无尘垢的镜子,我们可比作“灵性”;镜子有“照”的功能,我们可比作“领悟力”;所照见的物像,可比作“真理”。一个灵性未经启发的人,我们不认为他有智慧,正如我们不认为遍布灰尘的镜子有“照”的功能。启发一分的灵性,才可以有一分的智慧,才懂得一分的道理;启发十分的灵性,才会有十分的智慧,才懂得十分的道理。所以我们
发布时间:2021-04-27
我闻诸佛出生处,本从微妙秘密印。密印即是诸佛心,散入众生妄想梦。梦想若破诸佛现,犹如寒空见日光。若破众生烦恼云,现仗如来密咒力。持咒即持诸佛心,我心原是秘密咒。三缘会合本不二,是故一念悉具足。但能日用常现前,如子得母不舍离。佛心既入持咒心,不用求佛自解脱。——憨山大师《准提菩萨赞》202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十六,恭迎准提菩萨圣诞。在佛弟子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母。他的智慧无量,慈悲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出世间的愿望,无微不至地守护着众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大菩萨的殊胜功德吧! 准提菩萨的神咒在寺院斋堂吃过斋饭(过堂)或参加过寺
发布时间:2021-04-26
况乎儒道二教,义理玄邈,释子既精本业,何妨钻极以广见闻,勿滞于一方也。况乎:况且,何况。玄乃幽深,邈为遥远。玄邈即幽远之义。释子乃出家人的通称。因为僧人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皆是释迦弟子,出家之后更以释为姓,故称释子。钻是钻研,极是极点,钻极为钻研到了极点,也就是穷究的意思。滞:停止、拘泥。何况中国的儒、道二教,在佛法看来虽不究竟,但其义理也可称得上幽远。出家人在已经对佛教的经典精通无碍的前提下,为了拓展自己学识、化导其他众生,何妨更进一步地去加以研究呢?不能因为出家的缘故便有所拘泥,非佛法之书便不再阅读。勉通外学夫学不厌博,有所不知,盖阙如也。吾宗致远,以三乘法而运载焉。然或魔障相陵,必须御侮
发布时间:2021-04-25
故祇洹寺中有四韦陀院,外道以为宗极;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并集其中,佛俱许读之,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祇洹寺即祇园精舍。祇洹者,指祇洹林,亦名祇陀林,乃憍萨罗国祇陀太子之树林,太子以此树林供养佛陀兴建精舍,故名祇园精舍、祇洹寺。祇园精舍之中,总有六十四院,四韦陀院即其一也,乃佛弟子许可研究外道典籍之所。宗极是至高无上之义。书院:祇园精舍中天下不同文院、天下阴阳书院等。因此佛陀在祇园精舍中设有四韦陀院,那里甚至成为外道眼中研究外道典籍的权威;更有天下不同文院、天下阴阳书院等,大千世界之内各种各样的文书都汇集其中,佛陀也都允许弟子阅读,其目的在于折伏外道,而不许依从外道书籍之中与佛法相
发布时间: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