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道理从历史到现在,都是客观事实。我举一个现代公案。
20世纪20年代,四川省青城山附近的灌县(即今都江堰市),当时的县长叫胡恭叔,后来离任,参加了当时国民党陈立的部队,陈立是军长,他的部队驻扎在四川。到1951年左右,人民政府进行镇反运动,胡恭叔就被抓了,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开群众大会,群众揭露、揭发、斗争。
他当过县长,又担任过军长的机要秘书,是有过失的,斗争以后进行公判,处死刑,被关在监狱里。此时胡恭叔很恐惧,他突然想到他母亲是一个学佛人,经常念诵观音菩萨。他的母亲曾教育他说,观音菩萨是大慈
发布时间:2014-12-16
学佛者不讲命运,讲业力。善业多则福报大,福报大则诸事顺利,趋吉避凶。恶业多则福报浅,福报 不足则诸事不顺,灾厄偏多。命的好坏是决定于自己的行为造作,是操纵在自己手中,不是让别人算,别人也没办法帮我们改运,而是靠自己行善造福,累积善业。 这是以福转业,让重业轻报,轻报化无,而得顺遂的人生。
命运的好坏除了与"福报"有关之外,一个人的心念也往往在无形中决定了一生的命运。幸福快乐与否,不是拥有多少或拥有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内心想的是什么,此即"心念"与"心态"
发布时间:2014-12-15
开始,我们并不觉得大佛是佛。因为我们是从凌云山顶顺着大佛的右侧梯道往下走的。先看到的是大佛的发髻,而后是脸部、身子,下到底才看到大佛的脚。在梯道上看大佛,毕竟有些距离,那佛也就比人大不了多少,和佛并肩一站,便生出许多亲切感。只有下到大佛脚底,仰脸一望,这才感到人和大佛的差别。大佛毕竟是大佛,那71米高的身躯,两只膝盖耸起就有十层楼房高,光是它的两个脚面,便足足坐得下百来号人。
让大佛坐在这儿,坐在这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的汇合处,是让它守望着江水,守望着江上的平安。于是大佛便在这里静静地坐了一千年,也默默地守望了一千年,只是守望而已。
大佛背倚凌云山,
发布时间:2014-12-12
最胜觉场(摄影 云林一叶)
佛法的智慧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会修行的人吃饭也是修行。很多人好的爱吃,不好的不吃。爱吃是贪心,不爱吃是瞋心,不好不坏是愚痴心。寺庙过堂,师父们正身端坐,先做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出家人也是有色身,要吃饭穿衣,但出家人会吃饭,能吃出功德。第一口,誓断一切恶。第二口,誓修一切善。第三口,誓度一切众生。端起一钵饭,要感恩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有些人一顿饭要
发布时间:2014-12-11
(摄影 云林一叶)
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的方法,例如数息观、不净观、因缘观、枯尸白骨观等,便可能被视为渐悟法门了,但是不假渐修而能顿悟成佛的人,毕竟太少,从禅宗祖师们的开悟经过来考察,大多数是在积年累月的修行之后,才能得到一个"入处"(破参见性),开了一线或乃至一瞬间的智慧眼之后,才去参访明师,求证他们的所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又是到了何种程度?请求下转语、抉眼膜,点拨指引,以期更进一层,然后楼隐于水边林下或深山幽窟,长养圣胎。及至大悟彻底,晴空万里,而且是"日日是好日"的程度,再返世间,普度有缘的众生。然
发布时间:2014-12-11
黄泉路上不分老少,生死苦海无非你我。不论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或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无常总会不期而至,不请自来。人命如草芥,终究难久住。一息不来,便为后世,一念差错,便向驴胎马腹中胡钻乱撞。实在可悲可叹,可痛惜哉!业力不可思议,因缘果报难以把捉,若是心无远虑,不早作准备,难保大限到时,做得了主。只怕各欲快意之时,便已轮转三途之间。印祖常教人将一死字挂上眉梢,时刻提防,则道业自成,实在是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理。末学曾有的一次濒临死亡的真实体验,便是在毫无预警下突然发生的。末学在这里给大家做个汇报。
学佛前,我曾沉迷于一些丹经道书。一求长生不死,二求神通术数。将炼丹运气之法,认
发布时间:2014-12-09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窍诀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有些修行者诵经诵了好多年,可是不知道经中讲的是什么道理,自己也没有开启智慧。
要是一个知道诵经窍诀的人,若如法地按窍诀诵经,就会很快受到法义的加持,而开启智慧。
诵经的窍诀有六个步骤:
一、观想法会圣众;二、修供养;三、修皈依;四、发菩提心;五、安住;六、回向。
发布时间:2014-12-06
一位朋友问我:我知道禅定的重要,也打坐。但由于爱人反对我学佛,孩子学习,居住环境小,不能连续。更不用说入定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现代人生活环境繁杂、忙忙碌碌,为了谋生、事业、家庭生活,很少有人专门有时间去打坐修定。那么就迫切需要有契合这样一种生活环境的修持方法。很多人都知道定力的重要,因为它是通往成就之路的阶梯。那么生活中是否可以修定?如果可以,那么将会实现修持与生活合而为一的不二法门,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啊!
那么禅宗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方便殊胜之法。
因为六祖禅已经说得很明白
发布时间:201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