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其正确的名称应该称为念珠,是指以线贯串一定数量的珠子,用以计算称名(念佛或菩萨名号)、称持咒(诵咒)数的法具,又称数珠、咒珠或诵珠。
佛珠的由来
在《牟梨曼陀罗尼经》中说:"梵语钵塞莫,梁云数珠。是引接普遍根机,牵课修业之具也。"在《本患子经》中说:"昔有国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年寇疫,谷贵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广,不得遍行,惟愿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个,当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名,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
发布时间:2011-05-23
有这样一则故事:
老僧的一位老友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老友不忍地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老僧回答道。
吃完饭后,老僧倒了一杯白开水喝,老友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么平淡的开水?"
老僧笑着说:"开水虽淡,可是淡也有淡的味道。"
是啊!咸菜的咸与白开水的淡就像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不同情境与事件,在我们无力做出选择的情况下,命运安排我们什么,我们就享受什么好了!
漫漫人生路我
发布时间:2011-05-16
More than 700 years ago, the Prince of Wales had a very big dog. Its name was Gelert and it was very brave and faithful. It often followed the Prince when he went out.
One day the Prince left his dog at home and told it to protect his baby son, who was asleep in a small wooden bed. The Pri
发布时间:2011-05-12
在秋天的田野上,三只田鼠忙忙碌碌地为过冬做准备。
第一只田鼠拼命找粮食,把各种谷类一趟一趟地搬进洞里;第二只田鼠拼命去找御寒的东西,把很多稻草、棉絮都拖到洞里;而第三只田鼠呢,就一直在外面悠悠荡荡,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看看地,一会儿躺在地上……大家都这么忙,它却如此游手好闲,另两只田鼠很有意见。
后来冬天真的来了,大地冻得像钢铁一样坚硬,三只田鼠钻进一个非常狭窄的洞里过冬。它们的生活还算不错,吃的东西不用愁,御寒的东西也都齐备了,但时间久了以后,它们整天在洞里无所事事,觉得非常无聊。
正当难受得要命
发布时间:2011-04-23
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道而来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珪禅师说:"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盘珪:"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盘珪:"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
发布时间:2011-04-22
从前有一座很出名的花岗石佛像,每天有很多人去膜拜它。而通往佛像的台阶,也是同样材质的花岗石做成的,每次人们都踩着这些台阶到佛像那里去。
终于有一天,台阶们开始不服气了,于是对佛像说:"我们本是一座山的石头,凭什么你就受大家的敬仰,而我们却被踩在脚下?"
佛像淡淡地说:"那是因为,你们只挨了四刀,即变成现在的样子,而我是经过了千刀万剐,才得到这个位置的。"
生活需要磨练,生命在于历练,它就是一长串连续不断的积累,付出之后总会有相应的回报。
发布时间:2011-04-08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将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纠察师看到以后就责骂他道:"岂有此理!怎么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
这位吐痰的禅师又再咳嗽了一下,对纠察师说:"请您告诉我,虚空之中那里没有佛?我现在还要再吐痰,请问那里没有佛?"
这位吐痰者,他已经悟到"佛性遍满虚空,法身充塞宇宙"的道理,您怪我把痰吐在佛身上,自以为对佛尊敬了,其实,这正表示你还不懂什么是佛,佛的法身是遍满虚空,充满法界的,所以这位禅师说:"请您告诉我,那里没有佛?
发布时间:2011-04-04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金代禅师说得好"不是为
发布时间:201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