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嵩禅师(1007—1072),亦称明教大师、佛日大师、永安大师,是北宋时期云门宗僧人。禅师一生勤于修持,擅长文章,著作甚丰,影响巨大。在住持灵隐寺期间,他提倡佛儒调和,弘扬孝道文化,时人称为“一代孝僧”。契嵩将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相会通,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灵隐寺至今仍然传承着契嵩的道风。精勤修持契嵩禅师是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字仲灵,自号潜子,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父亲姓李,母亲姓钟。禅师幼年即结佛缘,七岁出家,十三岁剃发,翌年受具足戒。十九岁开始游方行脚,下江湘,登衡庐。曾谒筠州云门宗洞山晓聪禅师,并得其禅法,属于青原下十世。契嵩禅师于自我
发布时间:2022-07-02
教必尊僧,何谓也?僧也者,以佛为姓,以如来为家,以法为身,以慧为命,以禅悦为食。故不恃俗氏,不营世家,不修形骸,不贪生,不惧死,不溽乎五味。其防身有戒,摄心有定,辨明有慧。语其戒也,洁清三惑而毕身不污;语其定也,恬思虑正神明而终日不乱;语其慧也,崇德辨惑而必然。以此修之之谓因,以此成之之谓果。其于物也,有慈,有悲,有大誓,有大惠。慈也者,常欲安万物;悲也者,常欲拯众苦;誓也者,誓与天下见真谛;惠也者,惠群生以正法。神而通之,天地不能掩;密而行之,鬼神不能测。其演法也,辩说不滞;其护法也,奋不顾身。能忍人之不可忍,能行人之不能行。其正命也,丐食而食而不为耻;其寡欲也,粪衣缀钵而不为贫。其无争也,
发布时间:2022-07-02
巨赞法师(1908-1984)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爱国高僧、佛学家,也是一位佛教改革家、佛教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在现当代中国佛教史上,巨赞法师是极为重要的一位关键人物,他追随太虚大师,继承并发展了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积极倡导"新佛教"理论,从而成为"现代新佛学"奠基人。他是中国佛教协会及中国佛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是继太虚大师之后中国佛教革新运动的最重要的一位领导人。他淡泊名利,为法忘躯,为中国现代的佛教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巨赞法师与杭州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他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撰写过《灵隐小志》,曾担任
发布时间:2018-11-22
清晨,灵隐寺古刹淅淅沥沥的飘着小雨,秋色尽然的古刹分外静谧,往来游人香客参学观礼,徜徉在东南佛国空灵出尘的胜境中,感受着佛门的清净与祥和。殊不知,这漫天细雨恰正无声缅怀与这古刹有着殊胜因缘的一代佛门领袖——巨赞法师,11月6日是巨赞法师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热血青年遁入空门 太虚大师寄予厚望  巨赞法师俗家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江苏省江阴县人,一九〇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出生。巨赞幼读私塾,及长就读江阴师范学校,一九二七年毕业,同年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夏大学。他在校时就参加了"爱国活动",与激进人士相往还,返回江阴
发布时间:2018-11-15
文|释光智  编者按:2018年11月3日,"纪念巨赞法师诞辰110周年文化系列活动"在巨赞法师的家乡江苏省江阴市隆重举行。在系列活动中举行了"巨赞法师爱国爱教思想及实践"、"巨赞法师新佛教思想与人间佛教"、"巨赞法师与中国传统文化"三个主旨研讨会。会上多位高僧、学者做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大德法师就巨赞法师爱国爱教及其实践、生活弘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当代佛教传承发展提供了富贵的历史经验。我们将撷取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与论文,陆
发布时间:2018-11-15
编者按:2018年11月3日,纪念巨赞法师诞辰110周年文化系列活动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杨曾文先生在纪念活动开幕式上代表专家学者发言,他说:巨赞法师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三点。根据记录整理杨曾文先生发言编发如下:杨曾文先生发言  第一、巨赞法师顺应潮流,顺应人民的意愿,有敏锐的时代责任感,敢于担当。  他处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勇往直前,是谋求国家独立富强的社会精英人才之一。巨赞法师还代表了当时佛教界的进步青年,希望中国佛教能早日摆脱颓势,走向振兴。  第二、巨赞法师关心佛教僧团的建设,希望中国佛
发布时间:2018-11-11
编者按:2018年11月3日,纪念巨赞法师诞辰110周年文化系列活动在江苏省江阴市开幕,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在纪念活动开幕式上代表海内外的高僧大德讲话。根据圣辉法师讲话记录整理,经本人审定,讲话全文如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发言  在这盛世明时、百果飘香的金秋季节,我们海峡两岸佛教和社会各界人士,在江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江阴集会,隆重纪念巨赞先辈110周年诞辰,实在是意义重大,体现了很好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巨赞先辈是我们中国佛教界杰出领导,是我们中国佛教界新中国建立后参加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的唯一的一位大德,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发起者,更是一位享
发布时间:2018-11-10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故居李宅。祖父李锐,经营盐业与银线业,父亲李世珍,官至吏部主事,后辞官继承家业成为津门巨富。虽然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李叔同却是父亲68岁时与小妾所生,因为庶出,5岁丧父后,在家中的地位就不同于昨日。大约从这时起,内心敏锐的李叔同,就深深感到一种人生的孤零。加之家族教育极其严苛,令其更加敏感。那时,家中有好些个佛教徒,他小小年纪跟着念诵《大悲咒》,在心中埋下了佛根。  李家家学甚厚,他8岁读四书五经,学书法、金石,13岁习训诂、攻历朝书法,便有名气。15岁那年,便一口吟诵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可见在少年李叔同的心
发布时间: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