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无疑已成了现在人们缓解学习工作压力的一大工具,不仅仅使许多普通人沉迷其中,还吸引了许多学佛之人,但这些网络游戏却时常充斥着暴力杀人偷盗等内容。如果在现实中,大家毫无疑问不会去做,但面对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行为,很多人却不这么认为。有的人认为网络游戏让人在心态上和杀人、偷盗是一样的,因此造成了罪业,会有果报。有人反驳,无论是杀人还是偷盗,所面对的都只是一些二进制代码,一、不能造成事实,二、人们在心态上也是出于娱乐心理,起到一个解压的作用?只要不上瘾,就没有那么严重。
最近网上也掀起了一番争论,就是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杀人、偷窃,是否存在罪业和果报?这个问题吸引了许多人,尤其是学佛人的关注。对
发布时间:2010-01-18
百丈怀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嗣人。"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可见他对禅门的贡献。
一日,百丈禅师说法圆满,大众皆已退去,独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禅师问道:"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道:"我某甲不是人,实系一只野狐,过去古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行,后因一位学僧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某甲回答说:『不落因果!』因此一答语,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禅师代一转语,以希能脱野狐之身!"
百丈禅师听后,慈悲的说道:"请问!"
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
发布时间:2010-01-18
老板令一名下属挖一个8英尺深的坑。
坑挖好后,老板回来解释说决策失误,不需要坑了。
"把坑填起来,"他命令道。
下属遵命行事,可却遇到了一个问题。他将挖出的土全都填进坑里,坑上面总是有一个小土堆。
他来到办公室,坦承了自己遇到的问题。老板有点不耐烦:"显然只有一种办法——你得把坑再挖深一点!"
&n
发布时间:2010-01-06
现在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管信佛与否,不管是出于美观还是保佑平安都喜欢佩戴佛珠,那么佛珠究竟有什么样的来历?佛珠都有什么样的材质?佛珠到底多少颗?佩戴佛珠又有什么样的要求?佛珠对我们的修行又有多大的帮助呢?
佛珠又称念珠、数珠,为念佛号、经咒或礼佛时用以计数束心之物。在我国使用佛珠来称名记数,始于隋唐时期,遂成为我国、蒙古、日本、韩国和其他藏传佛教盛行之地僧俗所携行的重要法具,甚至成为佛教徒的标志。
关于佛珠的材料,说法繁多,据《陀罗尼集经》等载,有
发布时间:2010-01-02
拜佛宜从佛制,其拜法与俗制不同,兹将拜法详述如下:
(一)两手(十指并拢)和掌(斜向上)当胸,站于蒲团之前, 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三)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
(四)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
(五)以头按于两掌中间
发布时间:2010-01-02
一粒沙子嵌入了蚌的体内,蚌无法将其排除体外,就分泌出一种半透明的物质用以疗伤。经过很长时间,那粒沙子被层层包裹起来,形成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人们珍爱的宝贝,熠熠生辉的珍珠,竟然是蚌之"病"。
仔细想想,"蚌病生珠"的事物还真是屡见不鲜。猪因病而养成朱砂,狗病而病出了狗宝,牛病而生牛黄。有时候病竟然也能"病"出好处来。
珍珠,是蚌病之后,对错误的补救,因祸得福,使它的生命得以在人世中绽放光彩。推而广之
发布时间:2010-01-02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
发布时间:2010-01-02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宗教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而慈善事业正是宗教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倡导自利利他,救苦济贫,其布施理论及实践为寺庙慈善活动及民间慈善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基础,布施本身也成为众所周知的一种慈善行为。笔者力图通过对佛教经典中布施理论的梳理,阐发佛教布施观对于当代慈善事业的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激发当代中国公民的慈善公益心,以期对慈善公益事业的研究者和践行者有所启发。
一、布施在佛教中的含义及重要性
佛教(笔者所论佛
发布时间: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