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艺术

历史|化导众生所施设的教法——太虚大师《中国佛学》(五)

第一章 佛学大纲佛学大纲众生既有成佛的可能性,即有“佛性”。此佛性可分为三种:一、众生与佛的共同性,即理佛性。二、隐密佛性,是就因缘生法上建立的。因缘生法,都是分别假立的名相,同时又有灵活转变的心识。意思说,众生虽然杂染,而清净的佛性,却隐密地藏在其中。此隐密的佛性,或名如来藏。三、事佛性,即在事用..

发布时间:05-12

故事|三世虫身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园精舍时,身边有无数大比丘,他们全部精进修行,努力清除障蔽。只有一位比丘,吃饱饭就跑进房里,关上房门,呼呼大睡,只图身心快活,不想无常,不管昼夜。这位比丘好吃贪睡,不愿修行,因此再过七天,寿命即将完结。佛陀怜悯这位比丘,来到比丘房中将他唤醒,并为他说精妙偈颂。比丘听到偈颂,终于在惊恐..

发布时间:05-11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思善识尊者(396)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八十五尊至第三百九十八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叁佰玖拾陆尊思善识..

发布时间:05-09

历史|圆寂与妙觉——太虚大师《中国佛学》(四)

第一章佛学大纲从图中的佛性为中心,它两边有两条线通空与识,如上面以佛为中心,旁边有圆寂和妙觉。原来空识是不二的,不过为说明起见,故分别说之。通无上涅槃是“如实而无可取之空”,这是说明佛与众生的共同性。此性即诸法的空性,通于有情无情。所以如实而无可取之空性,是诸法圆满究竟的如实性,它遍一切时、一切处、..

发布时间:05-07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神通化尊者(39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八十五尊至第三百九十八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叁佰玖拾伍尊神通化..

发布时间:05-06